<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索引号: 330521/2022-02804 发文时间: 2022-03-3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来源: 德清县政府 发布机构: 德清县人民政府
        单位地址: 联系电话:
        德清县水利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前  言

        德清县地处浙江省北部,位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中心地带,是长三角城市群中迅速崛起的新兴城市之一。 “十五”以来,德清县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4年,全县GDP总量达到105.32亿元,人均GDP接近3000美元,在全国县城经济百强县中位列83名,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列36位。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120亿元,人均GDP达3500美元。“十五”期间也是德清县水利事业发展较为辉煌的时期,完成了城市防洪工程的一期建设,“千库保安”工程进展顺利,对河口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基本完成, “万里清水河道”、“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正在按计划有序实施,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治理得到加强,水利管理和改革稳步推进,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重要水利规划,依法治水取得新的重大进展,水利发展“十五”计划总体进展顺利,为“十一五”水利发展和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十一五”期间将是德清县进一步深入发展的重要时期,从宏观经济发展形势来看,“十一五”期间,德清经济将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人民生活水平将会有大幅度的提升,全社会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将会更高,水利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和公共性的社会资源,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我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的征程中,有赖于水利设施的体系完善,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因此,做好德清县水利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意义十分重大。

        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利基础设施的需求来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求提供饮水安全、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水环境安全等的保障体系。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要求在水利发展中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节约资源的观念、保护环境的观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容的观念,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水利在保障公共安全、支撑经济发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维系良好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我县在实施“开放带动、接轨沪杭” 战略和“强工业、精农业、扩城市、兴三产”四个工作重点,以及加快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要求水利继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发展。面对这些新的形势和要求,致力水利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展示水利事业发展对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和保障是极为重要的。

        从水利发展所处的阶段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来看,“十一五”期间,水利将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逐步完成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保护县城的防洪安全仍然是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同时,水资源作为影响我县可持续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资源,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更好地满足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使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是“十一五”水利发展的一大课题;另一方面,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如何继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解决饮水安全和环境安全的能力,是"十一五"水利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要问题。因此,做好水利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推进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水利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从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定位和作用来看,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的重要专项规划,是指导今后五年水利发展、确定水利重大工程布局和建设安排、加强涉水事务社会管理和深化水利改革的重要规划依据,是审批和安排政府投资的重要依据。做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事关德清县改革与发展的大局,在全面掌握水利基础实施现状的前提下,切实做好水利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对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第一章 概 况


        1.1 自然地理位置

        德清县地处浙江省北部,天目山支脉东麓,杭嘉湖平原西部,东苕溪中游。东邻桐乡市,南毗杭州余杭区,西界安吉县,北与湖州市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19°45ˊ~120°21ˊ,北纬30°26ˊ~30°42ˊ之间,县域轮廓呈东西向长方形,东西长54.75km,南北宽29.75km,境内总面积935.9km2(来源《德清统计年鉴》),其中平原区面积476 km2,占总面积的51%,丘陵山地面积359.5 km2,占总面积的38.3%,水域面积100.5 km2,占总面积的10.7%,素有“四山一水五分田”之说。


        1.2 水文气象

        德清县位于北亚热带南缘,气候条件优越,但地域性气候差异明显,属季风盛行地区。由于受季风气候不稳定的影响,常有低温、台风、暴雨、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发生。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冬冷夏热差异显着;雨热同季,降水充沛变率大;光温同步,日照略比邻县少,同地异季立体气温明显。

        全县年平均气温在16℃,总的分布东部高于西部, 1月最低,平均气温为3.5℃。7月最高,平均为28.6℃。年极端最高气温40.2 ℃,年极端最低气温-10.6℃。热量分布的特点是垂直差异大于水平差异,海拔高度每升高100M,气温平均下降0.4~0.5℃。

        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50mm,全年降雨过程有两个雨季和两个相对旱季,4~7月上旬为第一雨季,4~5月为桃花汛,6~7月上旬为梅雨汛,梅雨天数最多达77天(1954年),个别年份也会出现空梅,如1957年。7月中旬~8月下旬,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为第一旱季,蒸发量大,耗水量多,降水量多为局部地区的雷阵雨,8~9月份副热带高压开始南逼,此时易受台风影响,降雨量增多,出现第二雨季,为台汛期,易出现洪涝灾害,如1956年、1961年等。10月以后,至第二年为第二干旱期,此时西北季风盛行,降雨偏少。


        1.3 河流水系

        德清县西部低山丘陵地区多溪流,东部平原多河港、漾潭,系属太湖流域。德清县的河流水系总体上可分为二大水系:东苕溪水系和运河水系。

        东苕溪水系:主干流为东苕溪,发源于天目山南麓,上游主流为南苕溪,流经临安注入青山水库,然后流经余杭、瓶窑等地,沿途汇入中苕溪、北苕溪,至德清接导流港,又有湘溪、余英溪、阜溪、埭溪等支流汇入,在白雀塘桥与西苕溪主流旄儿港汇合。东苕溪干流自余杭镇至德清大闸,河长45km,其右岸修建有西险大塘,是保护杭州市的重要防洪屏障;自德清至杭长桥河段将东苕溪来水直接导入太湖,此河段为1958年建成的东苕溪导流工程,称导流港,全长42.3km。其东岸大堤是保护杭嘉湖平原的防洪屏障,沿岸共建有德清大闸等6处控制闸,以备紧急排泄上游超标准洪峰;东苕溪水系主要支流有:湘溪、余英溪、阜溪、禹溪等河流,其中余英溪上还有德清县最大的水库对河口水库。

        运河水系:德清县东部平原水系是杭嘉湖平原运河水系的一部分,由京杭大运河在德清县境内的东、中、西三条支流为骨干组成。河道纵横交错,主要河道分为东西向和南北向两类,是平原地区排水和引水的通道。东西向河道主要有洋溪港、十二里塘、横塘港、东塘港;南北向河道主要有含山塘、十字港、龙溪港、东大港、九里港、大东港等。


        1.4 水资源

        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65220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62000万立方米,地下水3220万立方米,占全县水资源总量的0.65%,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538立方米。仅为全县平均值2100立方米的56%,耕地亩均水资源量为2209立方米。仅为省平均值5130立方米的43%,全县水资源量大大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为水资源的缺乏区域。


        1.5 洪、涝、旱灾害

        “梅雨”和“台风雨”是造成我县洪涝灾害的主要自然因素。

        “梅雨”发生在每年的春末夏初,特别是降雨持续时间长,范围广,总雨量大。如1954、1957、1983、1991、1996、1999年等均发生了长历时的降雨,遭受到较大的洪涝灾害。

        在8~10月,由台风带来的强降雨称为“台风雨”,其特点是历时短,强度大,对中小流域的危害尤为严重。我县在1956、1961、1963年等遭到强风袭击,造成严重的灾害。近几年台风几乎每年都有来袭,对我县构成一定的灾情。

        干旱少雨也造成了我县的旱灾时有发生,如1960、1961、1964、1973、1978、1986、1988年等均发生了旱灾。特别是1978年的旱情,我县的河水位为0.36米,全县20余万亩农田受灾。


        1.6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1.6.1  经济社会特征

        德清县属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域,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之一,水陆交通发达,经济基础较好,物产比较丰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较快,城市化水平逐年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据《德清统计年鉴》统计,至2004年末全县总人口42.41万人,国内生产总值(GDP)105.32亿元,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德清县现状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8%:57.3%:32.9%,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1.6.2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总体思路

        《德清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提出的总体思路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方向,按照省委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全面建设“平安浙江”的要求,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以实施既快又好的发展为主题,转变增长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加快我县新型工业化、经济国际化、城市一体化进程,全力实施全面融入都市、科技带动发展、生态人居优先三大战略,努力打造长三角“科技新城、产业基地、休闲胜境、人居家区”区域品牌,力争到2010年率先基本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建成现代化中等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立“一率先、两确保、五更加”,即在省内率先基本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基础;确保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保持省内前列,实现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位次上移;确保科技水平、文化建设、生态质量保持省内领先,力争创建国家级品牌;达到经济发展更加高效、社会进步更加全面、居民生活更加殷实、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力争到2010年,生产总值达到220亿元,年均增长13%;人均生产总值突破6000美元,年均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5亿元,年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达到158亿元,年均增长15%;城市化率达到65.5%。

        面对这些新的形势和要求,致力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展示水利事业发展对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和保障是极为重要的。


        第二章 “十五”期间水利发展成就及尚存问题

        “十五”时期,是我县水利事业发展相对较快、投入较多、成效显着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全县上下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水利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高速发展期。在治水思路上,确立了“突出重点、抓源治本、着眼发展、适度超前”的治水新思路,逐步实现了由农业水利为主向公共基础水利转变,由减灾避灾为主向生态环境水利转变,由工程水利为主向资源水利转变,由工程建设为主向建设管理并举转变,逐步由农村水利转向城乡水利建设齐头并进,并由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向多渠道筹资与市场化运作的方向转变。在水利建设上,逐步由原来的适应性建设向战略性建设推进,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整治,基本形成了以河道整治规划、供水水源规划和水土保持规划为主体的较为完整的水利规划体系,全面启动了以骨干河道整治和德清县城市防洪为龙头的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在水资源开发管理上,提出了“内治外引”的战略构想,着力做好境内水资源合理调配和水环境整治的二大战略要点。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上,全面实施了项目法人制、公开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实行工程建设管理。


        2.1 “十五”期间水利事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五”期间,我县已初步形成拦蓄山洪、导流入湖、城镇设防的防洪框架体系,增强了洪涝灾害的抗御能力,改善了水环境,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全县在“十五”期间累计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6.1亿元,建成了一大批重点骨干水利工程和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完成土石方4285万方,建设骨干河道94.87公里,改善排涝面积12万亩,进一步改善了水利基础条件。主要表现为:

        2.1.1防洪减灾系统

        1、流域防洪工程

        德清大闸重建工程,其规模为2×12米,二孔,设计标准百年一遇;西险大塘加固工程,已按百年一遇洪水的设防标准完成;东苕溪导流港拓浚工程及东大堤加固工程到2005年底,全部按照百年一遇的设防标准竣工,其中洛舍大闸迁建工程为二孔净宽2×9米,设计防洪标准为百年一遇,计划到2006年底完工;对河口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经按百年一遇标准完工。这些流域工程的建成,提高了东苕溪流域的防洪能力,确保杭嘉湖平原的防洪安全,已投资7.52亿元。

        2、城市防洪工程

        德清县城城市防洪工程从2001年开始实施,“十五”期间已基本完成一期工程,总投资为1.9亿元。防洪工程的设防范围为:北以阜溪为界,东以新丰桥、塔山为分水岭,南由石溪坞经过喻家塘,古坝桥到红山;西以七都电站总干渠为界,闭合成一个独立的防洪区,总集雨面积32.0km2,保护城区面积19.8km2,城市防洪工程的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主要的工程量有:(1)14.5km五十年一遇防洪大堤;(2)4.68km二十年一遇洪水余英溪改道工程;(3)新建4×630kw的新丰桥排涝站;(4)新建蒲墩山等7座防洪闸(堰),计91米孔宽;(5)新建104国道阜溪桥等25座交通桥梁。

        3、千库保安工程

        “十五”期间,对德清县的小型水库,进行了水库大坝安全鉴定,落实了小型水库安全巡查管理督查工作,完成万亩以上山塘水库普查工作。全县小(一)水库有2座、小(二)型水库有15座,“十五”期间对2座小(一)型,11座小(二)型水库完成除险加固任务,达到“安全、高效、美丽”的水库标准化建设标准。

        4、中格局圩区工程

        “十五”期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6.6万亩,按照防洪标准二十年一遇,排涝标准十年一遇的规模,完成11片中格局圩区整治工程。

        2.1.2 水资源调配控制系统

          1、德清县的各流域综合规划,对德清县的水资源进行科学配置,合理利用。德清县城乡饮水利用对河口水库和东苕溪水源,基本落实优质水源管网供水,通过“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的实施,解决了部分地区农民饮用水缺水的现象,“十五”期间,已向6个乡镇延伸供水管网,使供水设计保证率达到95%,基本形成城乡供水一体化。

        2、加强对开发建设活动全过程的水土保持监管力度,推动落实“三同时”制度。“十五”期间,审批水土保持方案112个,审批率达到100%。各开发基建项目基本实施了水土保持防护工程,有效控制了开发建设过程的人为水土流失。开展了矿运码头的整治,并对矿运码头实行专项整治方案。

        3、凡取水户在申请取水时,一律进行水资源论证,规范了取水许可行为,实行取水许可制度,按申请、核实、发证、年审等程序开展工作。根据县政府统一安排,为方便群众,涉水工程的审批进驻县审批中心,实行统一办理。审批取水许可289件。严格依法行政,坚持依法治水,确保水政执法工作的规范化。

        2.1.3 生态环境系统

        1、河道整治建设

        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和在建骨干河道整治共长45.8公里,这些建成的骨干河道按照“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要求建设;提高了该地区的行洪能力,增强了水生态环境的功能。

        2、水环境整治全面展开

        根据水环境整治的要求,在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制定了详细的实施计划,开展了以清除水葫芦为重点的整治项目,共清除水葫芦面积6.5万亩,基本建立水葫芦清理保洁机制;完成河道砌石护岸长度270公里。切实加强饮用水源保护,采取封山育林和发展水源涵养林等措施,加强饮用水库水源地的保护,采用生物防治、机械治理、搞活水体、库底清淤等方法,千方百计改善水库水质。目前,对河口水库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源标准。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河网总体效益,改善整体水环境,从2004年开始全面实施,计划通过清淤、护岸、绿化等整治措施,拓展河道生态景观功能,改善河网水质和周边环境。

        2.1.4 水利管理组织建设系统

          1、水利规划、科技工作日趋完善

        “十五”期间,紧紧围绕上级水利部门关于现代水利、资源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战略设想,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要求,坚持以搞好重大水利规划为抓手,精心描绘水利发展蓝图。围绕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创建优美的人居环境这一社会发展总目标,编制完成了《德清县河道综合整治规划》,《德清县城镇供水水源规划》,以及《德清县水土保持规划》等一大批专项规划。

        2、水利信息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数字信息系统建设作为水利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水利科学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十五”期间,我县逐步建立起了水情、雨情信息采集系统和水情信息库,覆盖全县的主要河道、水库,由计算机进行实时记录;组建完成了德清水利网站(www.dqwater.gov.cn),成为我县水利系统对外宣传,政务公开,信息发布的窗口,方便了各单位、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大大提高了我县水利系统办公自动化程度;建立了“远程会商系统”,确保在汛期灾害性天气与省防指、湖州市防指及周边县市实现图像、语音的直接传输和数据的共享;开展了防汛远程实时工情监视系统建设,开始对全县重要防洪、防台工程的实时监视。

        3、水利投资体系良性循环

        “十五”期间,我县水利建设投入机制上作了积极的探索,目前,一个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依托,政策引导为重点,市场化筹资为导向的多渠道、多层次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水利投资体系基本形成。一是公共财政对水利投入比重不断增大,“十五”期间,县镇两级对水利的投入达10.7亿元,年均增长23%,为水利建设提供了基本的保障;二是市场化筹资办水利的机制进一步完善,充分利用现有水利资产,积极引入市场机制筹集水利建设资金和水利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这一平台,融资5.4亿元,缓解了水利建设资金紧张的矛盾。

        4、规范工程建设管理程序

        努力把水工程建设与城市现代化、生态化、人文化有机融合;建设过程中,严格工程建设管理程序,工程建设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建设监理制等“四制”工程率达到100%,并加强了对工程质量监督,从严格竣工验收向施工准备、施工过程前移,严格把好各道工序施工质量关,工程质量总体水平不断提高。

        5、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积极开展对干部职工思想道德教育,开展争创文明单位活动。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不断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各事业单位全部建立党组织。


        2.2 “十五”水利工作尚存的相关问题

        虽然“十五”期间我县的水利事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与我县经济的高速发展的要求相比,仍存有不少问题,主要问题有:

        (1)区域防洪标准偏低

        经过多年建设,区域的防洪减灾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比较,防洪标准依然相对偏低。水利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距离建立完整的防洪体系要求尚有较大的距离。

        由于一轮“治太”工程规划编制受社会经济条件和设计洪水资料的限制,选用的标准以防御1954年型洪水实况降雨为典型年,不具代表性。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流域出现了1991年和1999年降雨,最大30天降雨和洪量均远远超过原设计标准。通过1999年流域特大洪水的检验,目前我县区域的洪水调蓄和排泄能力难以对1999年型洪水进行有效的防御,防洪标准明显偏低。

        由于河道淤积、城市化进程加快、圩区排涝能力增加等又相应减少了区域洪水蓄泄能力,内外部环境的变迁,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圩区工程和城市防洪工程的防洪标准。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设防保护范围,保护对象,保护标准不断扩张,防洪压力亦不断加大。区域的防洪能力与其重要地位很不相称,区域整体防洪标准有待提高。

        (2)水资源调控能力不足

        区域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水资源分布和用水需求在时间上、区域上不相匹配。从地形分布看,总趋势为:西部大于东部,山区大于平原。从时间分布看,径流的季节分配呈双峰型,峰值发生在5月,6月和9月,低值发生在12月~次年2月。由于河流中上游蓄水能力不足,致使出现丰水易涝、枯水则旱的局面。

        通过导流港拓浚工程和对河口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水资源调控能力,但由于污水排放量大,天然径流量难以达到稀污达标要求,造成清污不分、供水矛盾突出,存在蓄水不足、水质型缺水等状况。

        (3)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低

        水资源总量不足:德清县人均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538m3/人,为全省人均占有量的65%。耕地亩均水资源占有量同全省相比更加悬殊,全省为5130 m3/亩,而我县仅为2209  m3/亩,为全省亩均占有量的43%。特别是东部平原区人均占有量仅723 m3/人,每遇稍旱年份需引苕溪、太湖水源补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用水总量还将进一步增加,需要从外大量引水。

        水质污染加剧:随着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城市建设的扩展,大面积农用化肥的施用,加剧了水质的污染。德清东部平原河网地区40%的地表水质低于Ⅲ类,地表水污染较严重。较大的水源地水质基本能合格,但河网区小型水厂水源地水质难以得到保障,水源地水质恶化,呈水质性缺水。

        水生态环境堪忧:由于治污滞后,水污染日益严重,河网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水环境和水污染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此必须切实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水污染防治工作。

        (4)水利发展的保障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政府加大了以河道建设和水源工程为主要内容的水利投入,但因历史欠帐多,水利建设的巨额资金需求与投入不足的矛盾,仍然制约着我县水利的发展。水利建设是项长期任务,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与之要求相比,尚缺乏长期的稳定的水利投资体系和有关经济政策作保障。

        涉水事务的监督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当前,“依法治水、依法管水”的局面虽已初步形成,但“有法不依”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依法治水的意识比较薄弱,水事违法案件时有发生,水污染现象还比较普遍,各种水行政事业收费政策和价格政策尚难以到位。

        水利管理仍然是薄弱环节已建水利工程设施老化失修效益衰减,有的工程已经到了设计寿命,但又缺乏正常的大修和更新改造资金来源。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水利管理的政策法规仍需进一步建立完善,水利良性运行机制尚未真正形成。

        水利基础工作仍较薄弱水文站网尚需优化调整,水利勘测、设计工具虽有所更新,但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尚未得到全面落实,水利设计理念陈旧,缺乏创新,新材料、新工艺在工程建设领域中的应用尚没有形成气候,水利建设管理模式和方法,尚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水利基础性工作投入不足,前期性工作深度不够,与水利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人才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只占水利系统总人数的26.38%,工程师以上职称人员只占专业技术人员总人数的25.98%,高学历、高素质的水利管理复合型人才,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和能独当一面开展工作的工程建设管理人才严重短缺,制约了水利的发展。

        (5)现代水利技术和数字水利应用存在较大差距

        目前我县的水利科技含量普遍较低,无论是已建的水利工程,还是水利信息平台和网络建设,不但落后于南方的一些经济发达县(市),也落后于周边兄弟县(市)。水闸、水库、河道等重要水利工程和防汛工程设施的自动化和数控技术应用的水平很低;以水利防汛指挥中心为龙头,各基层水管单位为终端的水利防汛和水利政务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相对滞后;实现数字水利的数据库建设等基础性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


        第三章 “十一五”期间水利发展面临的形势


        3.1 “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框架

        德清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发展要求是:深入推进“开放带动,接轨沪杭”,努力打造长三角“科技新城、产业高地、休闲胜境、人居佳区”区域品牌,以提高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为核心,以开放带动和接轨沪杭为战略导向,“强工业、精农业、扩城市、兴三产”,力争到2010年率先基本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建成现代化中等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3.2 “十一五”期间水利面临的形势

          “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将保持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将发生重大调整,城市化进程将会进一步加快,人民生活水平将会大幅度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要求也更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对水利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防洪减灾要求

        更高标准的防洪、防台安全综合能力建设,是“以人为本”理念最基本的体现,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建设成就的客观要求,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显得尤其迫切。

        当前,我县防洪上的突出问题是防御强台风灾害,应对流域特大洪水和区域性特大暴雨对中小流域的侵害。在目前的经济社会环境下,如再遇1954、1999等年份的“梅雨” 型洪水,而不强化抗御灾害能力,其损失程度将是惊人的。

        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和财富进一步向重点防洪保护区特别是城市集聚,使得洪涝灾害可能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和风险程度也将同步增长。重点城市对防洪安全和除涝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和公众需要享有更高标准的、更强有效的防洪安全保障和抗御台风、洪水风险的能力。在防洪上,必须应着力于处理好进一步提高标准与“给洪水出路”的关系,做到中小洪水减免损失,特大洪水有周密的应对措施。进一步提高防洪、抗台能力,有效地调度洪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仍然将是水利的首要工作。

        2、水资源调控要求

        水资源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资源,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重大,必须进一步节约用水,保护和合理开发水资源。科学合理开发水资源,为社会提供各类水利产品,是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越来越多的水库和水利工程已从原有的灌溉功能转变为城乡供水水源,城乡供水对水利设施的依赖程度将进一步增加。我县水资源分布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布局间的矛盾将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而愈显突出,这也将是水利面临的服务经济社会的重大问题。如何有效、合理、科学配置水资源,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协调好地区间、部门间、行业间的用水,将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

        通过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为社会生产提供日益增长的用水量,是保障我县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为保证粮食生产安全,保证我县粮食生产能力,作为农业生产主要支撑之一的灌溉水量还应按照标准予以保证。工业的发展对水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城市化不断推进过程中,在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需求增长的同时,城市公共用水和服务业用水的需求量也将激增,一旦发生危机必将制约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保障饮水安全、维护人的健康生命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工作的第一需要,是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作的一个要务。饮用水安全包含了对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的质量和水量的双重要求,通过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依据《水法》,为城乡居民提供合格的水质和生活必需的基本水量,将是水利工作重要的基本内容。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政府的重要精神,无论是城市水利工作,还是农村水利工作,都要把保证饮水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作为水利工作的第一要务、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刻不容缓。

        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为城乡居民生活生产提供合格水,充分发挥水资源的资源效益,支撑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利用山区河流自然落差大,水能蕴藏量大的特点,开发利用水能资源,为社会提供一定数量的清洁能源,也将是农村水电的重要任务。

        3、水生态环境保护要求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应积极贯彻治水新思路,推进资源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探索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方式,积极推动有关政策、法规、规划和管理等各项工作,特别是在水利风景区建设、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调度、区域水环境保护和治理等方面和工作。

        在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同时,加强水环境的保护,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水利,确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建设节水型社会,推进自律式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保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人水和谐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水是维系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因素,也是战略性经济资源和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水环境污染已经对环境造成影响,因水环境污染而带来的水质型缺水,在平原地区较为普遍。对目前已被污染的平原水网和其他河段的水环境改善和生态修复,也将是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要从生态保护和维护河流健康的角度来确定工作方针、工作原则,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因地制宜,在发挥好河流功能的同时,切实保护好河流。按照“人水和谐”的要求,加强水利风景区建设,推动城市河湖景观设计,改善水生态环境。

        4、现代化管理与调度要求

        提高水利的公众服务能力,以改革促发展,是我县水利工作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要工作。

        国家加强经济宏观调控、加快转变政府管理职能以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许可法》等法律的实施,都要求水利的管理也要相应进行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改革,要求水利适应改革要求,逐步完善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国有水利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根据政府对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的管理责权,必须建立包括水资源的权属管理、水资源的需求和供给管理、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以及各项制度的执行体制等内容的水利改革,努力提高水利管理水平,适应政府管理资源、管理社会的职能。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水资源短缺和防治水污染最有效的战略举措。通过对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改革,以经济手段为主,建立长效的节水机制。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工程、经济、科技等多种措施特别注意运用经济手段,保证用水控制指标的实现。

        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水利属于信息密集型行业,信息化技术可大大提高水利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的效率,是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效能的重要技术手段。所以要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必须广泛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水利为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的整体能力和水平。


        3.3 “十一五”期间水利建设的任务

        德清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强洪涝灾害防治,实施城防增扩工程,重点加强武康、乾元等(圩区)防洪工程;东苕溪支流等小流域治理工作,到2010年,全县主要河流干流堤防全面按规划达标,中心城市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中心镇达到20年一遇;实施南排河道续建工程,拓浚整治德清大闸至桐乡交界段河道、洛舍大闸至桐乡交界段河道;推进“千库保安”工程,加大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力度;整合水厂资源,重点发展武康、新市两大水厂,加快向乡镇延伸供水管网,形成城乡一体化供水格局。 

          “十一五”期间,作为基础设施的水利建设,为德清经济社会的发展,应提供良好的基础保证,确保城市防洪和供水安全,在改善水生态环境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四章 “十一五”水利发展规划的思路和总体目标


        4.1 指导思想

        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服务和服从于德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方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发展全局,以防洪减灾、供用水安全、水环境整治和水生态修复为主要任务,紧紧围绕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为目标,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拓宽水利服务领域,提高水利保障能力,以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推进德清水利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2 基本原则

        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形势,科学预测经济社会发展对防灾减灾,水资源供给、水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方面的要求。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着力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水利问题。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要求出发,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水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需求。

        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防洪减灾体系,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的治水理念的转变;切实加强对流域生态的恢复和保护。

        3、坚持水利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立足形势,把握全局,使水利发展目标、规模、速度、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强化政府对水资源统一管理的职能,严格实行水资源论证制度和取水许可制度;处理好城市与农村、流域与区域、重点骨干与中小工程的关系,注重建设与管理、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更新改造与新建扩建并重,把握当前与长远、需要与可能的结合。

        4、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的原则。通过深化各项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不断增强水利发展的动力。积极探索水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水利投融资体制、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水价形成机制、水利工程产权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促进水利发展向建管并重、良性转变。

        5、坚持与相关规划衔接协调的原则。以科学创新的精神编制规划,加强对新发展观指导下的水利发展方向及模式、水利发展目标、水利发展布局与重大工程问题、政府对水利的社会公共管理、水利改革与创新等5个方面的研究,提高规划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做到既符合德清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又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体现规划的严肃性。


        4.2 总体思路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服务于我县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布局为目标,以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为手段,我县水利发展的总体思路是:重点构筑四大体系,即防洪减灾体系、水资源调控体系、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现代化管理和调度体系。通过建设四大体系,做到“引得进、蓄得住、排得出、可调控”,实现对洪水、水资源、水生态环境的有效调控,以支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防洪减灾体系。按照人水和谐的理念,给洪水以出路的原则,不断完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逐步实现由洪水控制向洪水管理转变。经济建设生产力布局和城市建设必须顺应防洪要求,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堤防、枢纽建设相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防御洪水与洪水资源利用、改善环境相结合。加快流域骨干工程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着力做好流域特大洪水的防御对策,努力提高应对特大洪水的抗御能力,以保护人的生命安全作为防台、防洪的首要工作,为德清经济建设提供抵御洪、涝、台灾害的安全保障。

        2、水资源调控体系。以建设节水型社会为根本,不断完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调控体系,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不断强化水资源调控体系,统筹协调各地区、各行业对水资源的需求,协调全社会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借助采取各类水源工程措施和水资源管理措施,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开发、可持续利用和有效保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加快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为我县城乡生活、生产建设提供量足质优的水资源,提供用水安全保障,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优先开发清洁的水电能源。

        3、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则,以恢复和改善水体功能为目标,深入开展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建立水质监测、超标预警、总量控制、排污许可、排污缴费等水环境保护制度,加大水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力度,不断完善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切实解决人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切实加强水环境保护。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在水资源配置上的优势,通过水资源在时空上的调配,为加快城乡水环境的改善和维系服务;按照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的原则,加强对建设工程的人为水土流失、重点水土流失地区等综合治理,为生态县建设服务。

        4、现代化管理和调度体系。以建立和完善职责明晰、权责统一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手段,不断完善现代化管理和高度体系,实现水利信息共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不断提高管理、高度的现代化水平,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


        4.3 “十一五”期间水利发展的主要目标

        1、初步建立起高标准的防洪减灾体系

        城市防洪 德清县城城市防洪工程集雨面积32.0平方公里,增扩工程集雨面积扩大到72.6平方公里。县城城市防御洪水标准达到50年一遇,排涝标准达到20年一遇;中心建制镇防御洪水标准达到20年一遇,排涝标准达到10年一遇。

        水库保安 全面完成小(二)型以上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对小(二)型以下的山塘水库的病害控制在10%以下。

        防汛指挥 基本建成德清县防汛抗旱指挥系统,通过制定主要江河的洪水风险图,建立以洪水风险管理为基础的防洪减灾社会化保障制度,完善主要江河洪水调度的管理制度,建立全社会的洪水风险管理体系。

        2、初步建立起高保障的水资源调配控制体系

        供水能力 根据浙江省水利厅关于开展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和德清县城市规划,集中水源,实现德清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德清县对河口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的完成,水库库容的扩大和供水能力的增强,全县的生活和供水能力达到25万吨/天,解决我县经济发展的水资源供需矛盾。

        农村饮用水解困工程 通过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的实施,改善我县饮水困难的农村人口9万人,饮用安全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实现全县城乡供水一体化目标。

        水资源集约利用 “十一五”期间,基本完成现有重点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骨干排灌泵站改造,全县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7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75%。

        3、初步建立起高水平的水环境保障体系

        平原河网水质 以骨干河道建设为重点,辐射推进镇、村等河道的治理,通过拓宽、清淤集污、治污等综合措施的实施,提高河道的调蓄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使主要江河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0%以上。

        饮用水源保护 切实加大饮用水水源地水污染治理和水质保护的力度,全县主要饮用水水质达到地表水I~Ⅱ类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达到90%。

        水土保持 建立健全水土保持预防保障体系,加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重点加大对石矿开采和人为水土流失的监管,控制水土流失,落实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尽最大能力减少水土流失。

        4、初步建立起高效率的水利发展服务体系

        三防调度 初步建立起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系统、水情雨情遥测系统、水环境监测系统、远程图像监视系统、灾情评估系统、洪水预报系统等为主要内容的防汛决策支持系统,提高防汛调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利工程效益,减少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

        水利管理 围绕水利发展的中心任务,既要高度重视依法行政,同时还要对水利建设和管理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群众利益的保护,使水利管理服务水平有明显提升,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水行政管理服务提出的新的要求.

        人才培养 根据德清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和水利建设“十一五”的任务,结合水利工作的实际情况,急需培养一大批高学历、高素质的水利建设人才,特别是要培养水利、经济、法律、管理等知识结构完整的复合型人才,提升水利建设发展水平,为社会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五章 “十一五”水利工程发展建设规划

        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以保障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为重点,根据水利工作的特点和工作重点,规划工作主要为防洪治涝和面上水利工程二大类。重点做好东苕溪防洪二期工程和延伸拓竣长山河工程,提高南排工程和区域水资源配置能力,改善区域水环境;加快德清县城市防洪增扩工程,山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及保安达标工程、小流域治理、平原圩区整治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我县防洪减灾工程体系,继续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进程;大力推进“千万亩十亿方节水工程”,继续加快节水改造,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积极治理水污染,逐步建成与经济发展和自然条件相协调的水利保障体系。


        5.1  重大水利项目规划

          根据水利发展的目标和总体布局,按照工程需求的紧迫程度,拟规划如下:


        5.1.1 南排河道续建工程规划

        要给洪水以出路,就得疏通骨干河道,南排河道延伸工程,使东苕溪导流分洪闸东泄的洪水能有一条畅通入海的排水河道,使其在保护杭州市和杭嘉湖平原的同时不再危害德清县东部平原地区。

        ①盐官下河大麻以西河道拓浚工程:自桐乡市大麻沿西九里港向西北上溯,穿过德清县百亩漾城头漾、太师漾、半潭漾等湖漾,经勾里、下舍等乡镇到德清大闸,拓宽河道长24公里。

        ②长山河海宁以西河道拓浚工程:自海宁北部沪杭铁路以西双喜桥附近始,沿原长山河向西上溯,经桐乡市屠甸、南日、同福到京杭运河,再沿小羔羊港经青石接洲泉南郊市河,入我县十二里塘,往西北延伸穿越韶村漾、苎溪漾、老龙溪等湖漾,经新市、士林、澉山、洛舍等乡镇到洛舍大闸,拓疏河道长25.6公里。

        规划两条河道底宽约80米,河底高程-2.80米,总投资计划2.0亿元。


        5.1.2 城市防洪工程规划

            1、城市防洪工程,是保障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重点提高城市自保能力,抓紧新建、加高加固防洪堤,修建防洪闸,拓浚河道,增设排涝站。根据《德清县县城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以武康和乾元镇组成县城中兴经济区。在前一轮城市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把城市向东扩大,向南推进,突破已建成的德清县城市防洪工程一期工程,将大世圩、三桥圩、城西圩、湘溪圩等四个圩区全部纳入城市防洪工程中,建设标准为:50年一遇洪水防洪标准,20年一遇三日降雨四日排出的排涝标准。计划投资3.66亿元。

        2、重点城镇新市镇、钟管镇、雷甸镇等城镇防洪建设工程,采用防洪标准20年一遇,排涝标准采用20年一遇。计划投资0.33亿元。

        5.1.3 流域工程规划

        1、导流西岸堤防加固及补偿工程:根据《苕溪流域综合规划报告》,为了减少东苕溪洪水东泄水量,使更多的洪水北泄入湖,进一步提高杭州市和杭嘉湖平原的防洪能力,抬高了分洪闸开闸水位,使导流以西地区原本设防标准偏低,排涝动力不足,更是雪上加霜,为此对东苕溪导流港以西地区的水利工程进行配套建设,将洋口圩、青士琪圩、杨坟大琪圩、六十亩圩、下潮圩、小分头等圩区按照东苕溪防洪工程实施后洪水标准进行加固及改造,建设规模为: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一日降雨二日排出。新增装机5036千瓦,加固加高防洪堤41.4公里。计划投资1.47亿元。

        对千秋圩、城西圩、湘溪圩、大世圩、三桥圩、狮山圩等圩区结合城防增扩工程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20年一遇三日降雨四日排出的排涝标准进行加固圩堤和改造泵站。其中对五闸、新民桥、城西等排涝站进行机泵改造共7720千瓦。

        2、小流域治理工程

        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水土保持建设相匹配,重点做好源头水土保持工作,科学制订小流域防洪标准,延伸做好中小流域重要堤防的建设,对保护重要村镇、大片农田、重要基础设施的中小河流堤段,实施加固加高。对病险水库实施全面除险加固,建立水库安全保证制度。对广大山区,采取各种防洪避洪措施,保障山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主要工程内容为:河道整治疏浚,堤防建设,渠系改造,山塘水库加固,道路整治,水土保持设施等。

        “十一五”规划对跃武溪、洋口、禹溪、阜溪、湘溪、埭溪六个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计划投资0.6亿元。


        5.1.4 水库及保安达标工程建设规划

        加大力度进行水库“保安达标”工程建设,全面彻底消除我县所有发现的病险与病害水库,并建成一批标准化水库。德清小(二)型以上水库有18座,目前大(二)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12座均已完成除险加固任务。完善监测设施,配套管理设施,强化水库安全管理能力建设,初步建立起“工程安全、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管理高效、环境美丽”的高标准水库安全管理体系,逐步实现水库工程“安全、高效、美丽”的总体目标。“十一五”期间对万方以上重要的山塘水库全部进行除险加固,5万方以上山塘水库有24座,1~5万方坝高在8米以上的山塘水库有29座。共实施53座,计划投资0.3亿元。

        5.1.5 水环境整治规划

          1、万里清水河道工程:河道淤积,河床抬高,直接影响到防洪、灌溉、供水、航运、环保等各种功能的正常发挥,也无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城市河道的截污、配水、拓疏、堤防加固及结合河岸绿化建设改善水环境;平原农村河网以疏浚和两岸植物护坡为主的工程措施,增加水面蓄水量和水生态修复;山丘区河道以疏浚和堤防加固为重点增加河道的安全泄洪能力。对主要骨干河道按标准进行拓疏整治,对一般河道进行清淤等,达到提高防洪、排涝、灌溉能力,提高水上交通能力,实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目标,创造和谐优美的水生态环境。

        “十一五”期间我县整治河道长377公里,计划投资5.75亿元。

        2、水土保持水环境保护

        针对德清水资源紧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面临威胁的形势,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为“十一五”期间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加强区域水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障生态环境用水,严格控制排污量,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并举,维护水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平衡,建设节水型社会,推进自律式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水利,实现人水和谐,不断朝良性互动的方向演进,使德清的山更绿,水更清,山川更秀丽。

        “十一五”期间,建成水土保持监测站,初步形成水土流失监测网络,编制水土保持监测公报,完成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科技示范区建设,结合小流域综合治理,完成生态修复面积29.6平方公里,计划投资0.077亿元。


        5.2 面上的水利项目规划

        5.2.1 圩区整治工程规划

        圩区整治工程是平原地区的主要水利工程规划之一,圩区建设以中格局为主,圩区整治工程的主要的任务是以防洪、治涝为主,结合灌溉、治渍,进行综合治理,提高经济效益。整治标准是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洪水,排涝标准达到10年一遇洪水。圩区工程内容包括防洪圩堤加高加固,排涝泵站和节制水闸等配套建筑物。

        “十一五”期间,规划整治圩区面积84.9km2,工程投资0.64亿元。

        5.2.2 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

          “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已列入省政府五大百亿工程和德清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期间,实施我县的洛舍镇、三合乡、钟管镇、雷甸镇、莫干山镇、新安镇等6个乡镇的饮用水管网延伸工程,乡镇现有水厂逐步改建为配水站,尽早形成城乡一体化供水格局,改善无饮用水源或无合格饮用水源地区的农民饮用水条件的人口6.7万人,使农村饮用安全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此工程规划投资0.87亿元。

        5.2.3 千万亩十亿方农业节水工程

        “千万亩十亿方农业节水工程”是农业节水的主要工程,应用先进的灌溉节水技术,改进传统灌溉方式,推广喷灌,微灌等高标准节水工程,使微喷灌技术广泛应用于效益农业的生产。

        节水工程通过灌渠、泵站的改造,提高农用排涝抗旱能力,节约电能,降低运行成本,并逐步实行农业用水定额管理,使节水灌区灌溉保证率达到95%以上。

        规划实施三来、舍北、洛舍、城西、城南、湘溪、对河口等大中型灌区的改造工程,工程投资0.65亿元。


        5.2.4 水利科技发展规划

        加快水利信息化和水文现代化的建设进程,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水利管理现代化,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防洪、防旱和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作用。

        1、水文现代化建设

        按照现代化和信息化的要求,德清县水文现代化建设以测站设施标准化、水情传输网络化、水文资料信息化、水文预报科学化、行业管理规范化、队伍素质现代化为总体目标,发挥各类水文、水资源信息在我县防汛抗旱及水资源调度、水土保持等管理中的作用。

        以适当的布站数量和适时的布局满足在时间上、空间上提供水文信息的要求。测站设施通过更新、改造、建设,水文站主要测验设施应能抵抗100年一遇洪水。建立历史水文数据库,建立广域网水文数据库。以网络数据库服务器为平台,以水文年鉴数据库为基础,二次开发新的数据库;建立水文基础设施数据库;发展数据仓库技术,为水文数据库融入防汛抗旱、工程规划设计、水文预测预报及水资源管理等人工智能决策系统,自动提供信息源;建立水文统计数据库、图形数据库、地理信息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等,以适应各方面、各领域对水文数据的使用要求。应用遥测、全球定位系统和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建立健全水文水资源预测预报系统,水环境分析评价系统、洪水预报系统等水文业务应用系统,提高技术水平。“十一五”期间计划投入200万元。

        2、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

        我县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是防汛抗旱非工程措施,对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有指挥决策作用。防汛防旱指挥系统为各级防汛防旱部门及时提供各类防汛信息及预测预报,为防汛防旱调度决策和指挥抢险救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十一五”期间防汛防旱指挥系统基本建成包括信息采集系统、通讯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和防汛防旱指挥决策支持系统在内的防汛防旱指挥系统。计划投入400万元。

        3、水利信息化建设

        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和保证。通过建设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水质监测与评价信息系统和水利行政资源管理系统,水利工程建设信息系统,满足防汛防旱指挥和水利各项业务应用需求,并全面开展水利工程管理、农村水利管理、水利信息公众服务。人事人才管理、水利规划设计管理和水利专业数字图书馆等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提高业务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十一五”期间,计划投入100万元。 

        综上所述,“十一五”期间,德清县重大水利项目计划投资14.187亿元,一般面上水利项目计划投资2.23亿元,共计16.417亿元。


        第六章 保障措施

        要实现我县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所确定的目标任务,必须按照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巩固水利基础产业地位,积极推进治水思路的转变,不断加大水利投入的力度,切实强化水利发展的保障措施。努力发展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的目标。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6.1 落实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完善治水思路

        “十一五”期间,要切实把人水和谐作为解决治水问题的核心理念,科学处理好人水之间的关系。在防洪排涝方面,要通过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手段,科学调节好蓄、泄之间的关系,尤其要加强对任意填河等人类自身行为的约束,逐步实现由控制洪水向综合管理转变;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在全面完成已确定的境外引水工作的同时,要积极创建节水型社会,不断完善节水的体制和机制,努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在水环境治理保护方面,要充分考虑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以恢复和改善水体功能为目标,明确河流的纳污能力,严格控制排污行为,积极倡导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努力使水利为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6.2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宏观调控

        水利工程是社会公益性基础设施,各级政府要从规划、政策和投资入手,切实加强对水利建设管理的宏观调控和指导。要把水利事业的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通盘考虑,周密计划。要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水利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实行宏观调控的方法和方式,创新工作机制,不断解决水利规划和水利工程勘测、设计、施工、监理以及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中遇到困难和问题,使水利建设水平、管理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6.3 拓展筹资渠道、加大水利投入力度

        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承担着保障防洪安全、洪水安全和水环境安全的重任,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因此,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主要由公共财政来承担。为了解决水利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十一五”期间县乡镇两级政府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确保骨干河网工程建设按计划完成。同时,要积极创新水利建设融资机制,要根据水利建设项目性质的不同,不断探索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水利的市场化、融资模式。通过扩大和盘活现有水利资产,用增值部分投资、银行融资等多种方式,来解决水利资金紧缺的矛盾。


        6.4 加强前期工作,强化工程建设管理

        针对目前水利项目前期工作滞后的局面,必须加强对水利重大问题的研究,增强工作的前瞻性,注重前期工作的力度和深度,充实和完善项目储备。全面开放勘测设计、施工市场,实行阳光操作,积极引进符合资质条件的勘测设计和施工队伍,提高我县水利设计水平。充分挖掘资源,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从前期工作、计划管理、项目管理、选题管理和施工环境等各个环节,进一步加强工作力度。工程建设管理要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条件成熟时,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要推选代建件,建立严格的资金管理监督约束机制,对水利资金从预算、拨付、使用等各环节实行分级负责,层层把关,从源头堵塞漏洞,防范和杜绝挤占、挪用、滞留水利资金问题的发生。


        6.5 严格依法治水,强化涉水事务管理

        根据国家有关水事活动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的规范性文件和实施细则;建立和完善洪水管理制度,开展洪水风险分析评价,为洪水资源化创造条件;强化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功能区管理制度,确定水体纳污能力和纳污总量,对有限的水资源实行最严格的管理和保护。


        6.6 推进科技创新,注重水利人才培养

        建立水利科技推广和创新体系,加大水利科技投入力度,加强水利科技攻关,重点抓好生态河道、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大坝险情探测、洪水预测预报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不断提高水利科研和技术水平。大力实施和推进水利人才培养战略,采取紧缺人才引进和现有人才培养相结合的方法,构建适应现代水利需要的人才队伍,在本行业积极营造钻研业务的氛围,倡导在水利建设和管理的实践中,增强业务能力,提高管理水平,要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建立起一支与水利现代化相适应的强责任、精业务、懂管理、会协调的满足水利现代化建设各方面需要的水利队伍。


        第七章 效益评估

        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是延续和深入“十五”时期的水利事业。按照统筹规划、远近结合、突出重点、分布实施、分级负责、共同负担的原则,组织规划项目的实施。


        7.1 投资估算

        德清县水利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投入汇总表

        序号

        内 容

        计划投入

        2006年~2007年

        2008年~2010年

        小计

        备注

        工程建设





        1

        南排河道拓宽延伸工程


        2.0

        2.0


        2

        导流西岸堤防加固工程


        1.47

        1.47


        3

        县城城市防洪工程

        2.64

        1.02

        3.66


        4

        重点城镇防洪工程

        0.33


        0.33


        5

        水库及保安达标工程(小型水库)

        0.1

        0.2

        0.3


        6

        万里清水河道整治工程

        2.84

        2.91

        5.75


        7

        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

        0.35

        0.52

        0.87


        8

        千万亩十亿方农业节水工程

        0.15

        0.5

        0.65


        9

        圩区整治工程

        0.21

        0.43

        0.64


        10

        小流域治理工程

        0.2

        0.4

        0.6


        11

        水土保持工程

        0.014

        0.063

        0.077



        小  计



        16.347








        水利科技现代化建设





        (1)

        水文现代化建设


        0.02

        0.02


        (2)

        防汛防旱指挥系统建设

        0.02

        0.02

        0.04


        (3)

        水利信息化建设

        0.005

        0.005

        0.01



        小  计



        0.07



        合  计



        16.417



        经初步汇总估算,德清县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项目总投资为16.417亿元。


        7.2 效益分析评估

        本规划实施后主要有防洪排涝效益、饮用水工程效益、节水工程效益、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等综合效益,为德清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保障。

        (1)防洪工程效益

        水利工程以减免受益区洪涝灾害损失而发挥其防洪除涝经济效益的,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其效益通过工程合理运用、相互配合而得到充分发挥。

        我县已建的水利工程充分发挥了防洪、调洪、蓄洪及排涝作用:导流东大堤挡住了德清的高洪水位,德清、洛舍大闸全力调洪宣泄,导流港河道拓浚,加大了向太湖的排水量,减少了导流东大堤洪水,降低了东部平原的水位。对河口水库拦洪削峰,有效地减轻了水库下游县城及东部平原的洪水压力;中格局圩区,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排涝标准提高到10年一遇,有效地保护了农田,水利工程均发挥了显着的防洪效益。

        (2)节水工程效益

        节水工程的直接效益是节约用水、用电和农作物增产等效益。德清县农业年用水量为2.81亿立方米,每年节约用水按总用水量的10%,即为0.281亿立方米,按0.10元/立方米计,年效益为0.0281亿元。节约提水用电费用为0.022元/立方米,年效益为0.0062亿元。合计节水工程年均直接效益为0.0343亿元。

        间接效益改良土壤、改善水质,优化环境,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提高工作效率等效益。间接效益按直接效益的30%计,节水工程年间接效益为0.027亿元。

        (3)饮用水工程效益

        供水工程的主要职能是为居民生活供水,同时兼顾工业供水,同时兼顾工业供水。规划工程实施后,年增加供水4380万立方米,其直接效益是水费的收入,按1.3元/立方米价格计算,饮用水工程直接效益0.5694亿元。

        直接效益涉及到居民饮用优质水,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现以全县居民年平均医疗费215元/人估算,由于该工程实施共解决了9万人的饮用水的问题,按20%计,则年间接效益为0.0387亿元。

        (4)社会效益

        水利建设作为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之一,具有日益重要的社会作用。规划工程实施后,可显着提高流域、城市的防洪标准,降低洪灾损失风险,保障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保障人民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对国民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直至巨大的作用。

        (a)避免由于洪涝灾害造成大量人民生命财产损失。规划实施后,防洪保护区防洪标准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对标准内的洪水具有了可靠的防御措施,对1999年型的超标准特大洪水,也可通过全流域防洪工程和非工程体系,最大限度减少涝灾损失,避免大量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b)减轻防洪抢险压力以及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规划的实施,将增强流域抗洪能力,减轻防汛及各级政府的财政压力,避免抢险救灾给社会正常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有利于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

        (c)避免重要交通和通讯等基础设施中断对社会带来的不得影响。流域特大洪水对交通、通讯等重要设施产生很大的破坏,交通线路营运受到限制,严重影响了社会正常秩序。规划实施后,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因重要交通、通讯等设施中断给人民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所带来的严重影响。

        (d)通过农村饮用水安全设施建设,促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改善农村居民的饮用水条件,避免地方病及其他疾病的出现,影响到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

        (e)通过各种节水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实施新的管理制度建设,改善人与水、人与人在水方面的关系,促进节水型社会的形成,合理利用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短缺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

        (5)生态环境效益

        (a)减轻涝灾,为人民提供能生产、生活的环境。

        规划的实施,为流域建立了安全的防洪屏障,同时由于部署了完善的防洪调度系统,提高了调度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可进一步为城镇及全流域的防洪安全提供保障,减轻洪涝灾害损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人民提供能稳定生产、生活的环境,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促进社会稳定。

        (b)减轻洪涝水泛滥对生态环境的危害程度。

        洪水泛滥可能导致废物、废渣和有毒、有害物质的扩散,污染受淹地区以及邻近河流、湖泊的水质。居民饮用水源污染严重,将可能发生严重的疫情,影响人民身体健康,农田受淹,造成化肥、农药流失,加剧水体污染。规划实施后,大大减少了洪水泛滥机率,从而有效遏制了洪涝灾害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有利于人民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c)有效改善流域水环境,促进周边陆域环境改善。

        工程和非工程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为河网水体的有序流动,转换与稀释水体,缩短污染物在河网内的滞留时间,改善流域水环境,提供了科学调度必需的工程条件和现代化管理手段。河道整治、水库建设、圩区建设、水土保持及小流域治理等水利工程实施,对周边陆域环境的改善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美化了环境的同时,改善了投资环境,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也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d)加强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配置,维系良好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规划的实施,加强了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及农业技术措施等手段,保护或修复水生态系统和河流健康。以节水为目标,达到调整社会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


        第八章 2020年水利发展展望


        8.1 水利发展展望综述

        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县的水利工作主要是解决洪涝灾害,干旱缺水和水生态环境恶化等水事问题。水利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为指导原则,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德清县的水利工程的建设,走可持续发展水利之路。到2020年,我县将全面完成骨干河网建设及配套河道整治,中格局圩区整治工程,水库保安工程等,水生态环境有效恢复,水资源供需得到平衡;完成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完善水资源统一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健全水利体制改革和水权制度与水资源、水环境管理体系,建立节水防污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人与水的和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8.2 水清岸绿,人水和谐

        到2020年,我县将全面完成骨干河网建设和镇、村配套河道的整治工程,构筑“三横三纵”的骨干河网,形成横向沟通、纵向配套、水系联动的现代化河网体系。全县重点建制镇的总体要求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20年一遇排涝标准。

        “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河道风景,充分体现人水的和谐。余英溪、阜溪、湘溪等城市河道除具有防洪、除涝等功能外,水景观、水生态的功能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城镇河道景观建设将纳入我县建设的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生态护岸,加固美化提防,增加亲水性,使城镇河道成为水清岸绿,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的休闲、观光区。


        8.3 农田水利,高效现代

        农田水利将围绕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向节水、高效、环保的领域扩展,通过灌渠、泵站的改造,使农田排涝抗旱能力有大幅度的提高,应用先进的灌溉节水技术,改进传统的灌溉方式,推广喷溉、微灌等标准节水工程,使微喷灌技术广泛应用于效益农业的生产。到2020年,我县的农业灌区将结合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现代农业和近年兴起的服务农业进行建设,形成水渠纵横,阡陌桑园,绿树成荫,集工程、渠网、田园、水文化等景观为一体,成为21世纪的桃花园。


        8.4 水利科技,设备先进

        到2020年将实现水利信息化。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我县的水文预测预报,水利规划编制,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防汛抗旱减灾预警和指挥,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调度等各个方面。运用计算机技术对水库、河道、水闸、堤塘等水利设施实行运行和管理,经过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洪水演变,设计防洪减灾预案和完善的防洪体系,利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对水资源管理实行控制和调度。

        德清县水利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重大项目实施计划表

        序号

        工程名称

        工程内容

        2006-2007年

        2008-2010年

        十一五投资(亿元)

        1

        南排河道延伸工程

        拓浚整治德清大闸到桐乡交界河道,长24公里;洛舍大闸至桐乡交界河道,长25.6公里。


        2.0

        2.0

        2

        流域工程规划





        (1)导流西岸堤防加固及补偿工程

        洋口圩、青土琪圩、杨坟大琪圩、六十亩圩、下潮圩、小分头圩等按防洪标准20年一遇排涝标准10年一遇规模建设,新增排涝装机5036千瓦,加固加高防洪堤41.4公里。


        1.47

        1.47

        (2)小流域治理工程

        跃武溪、洋口、禹溪、阜溪、湘溪、埭溪等6条小流域综合治理。

        0.2

        0.4

        0.6

        3

        城市防洪工程





        (1)县城城市防洪工程

        将大世圩、三桥圩、城西圩、湘溪圩等纳入城市防洪工程中,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三日降雨四日排出。

        2.64

        1.02

        3.66

        (2)重点城镇防洪工程

        新市、钟管、雷甸等城镇防洪工程建设,防洪标准20年一遇,排涝标准20年一遇,一日暴雨一天排出。

        0.33


        0.33

        4

        圩区整治工程

        防洪标准20年一遇,排涝标准10年一遇,建设面积84.9km2

        0.21

        0.43

        0.64

        5

        水库及保安达标工程

        5万方以上24座,1~5万方坝高在8米以上的有29座,水库保安达标。

        0.1

        0.2

        0.3

        德清县水利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重大项目实施计划表

        续前表

        序号

        工程名称

        工程内容



        十一五投资(亿元)

        6

        农村水利规划





        (1)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

        洛舍镇、三合乡、钟管镇、雷甸镇、莫干山镇、新安镇等乡镇的管网延伸工程实施。使全县农村饮用水安全普及率达到75%以上,改善6.7万人口。

        0.35

        0.52

        0.87

        (2)农业节水工程

        三来、舍北、洛舍、城南、城西、湘溪、对河口等七个灌区的整治工程。

        0.15

        0.50

        0.65

        7

        水环境整治工程






        (1)万里清水河道工程

        整治河道377公里

        2.84

        2.91

        5.75


        (2)水土保持工程

        规划完成生态修复面积29.6 km2

        0.014

        0.063

        0.077

        8

        水利科技现代化

        水文、防汛系统化建设

        0.03

        0.04

        0.07

        合计



        6.834

        9.513

        16.417

        目 录

        前  言. 1

        第一章 概 况. 4

        1.1 自然地理位置. 4

        1.2 水文气象. 4

        1.3 河流水系. 5

        1.4 水资源. 6

        1.5 洪、涝、旱灾害. 6

        1.6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7

        第二章 “十五”期间水利发展成就及尚存问题. 9

        2.1 “十五”期间水利事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9

        2.2 “十五”水利工作尚存的相关问题. 14

        第三章“十一五”期间水利发展面临的形势. 18

        3.1 “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框架. 18

        3.2 “十一五”期间水利面临的形势. 18

        3.3 “十一五”期间水利建设的任务. 22

        第四章 “十一五”水利发展规划的思路和总体目标. 23

        4.1 指导思想. 23

        4.2 基本原则. 23

        4.2 总体思路. 24

        4.3 “十一五”期间水利发展的主要目标. 26

        第五章 “十一五”水利工程发展建设规划. 29

        5.1  重大水利项目规划. 29

        5.2 面上的水利项目规划. 33

        第六章 保障措施. 37

        6.1 落实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完善治水思路. 37

        6.2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宏观调控. 37

        6.3 拓展筹资渠道、加大水利投入力度. 38

        6.4 加强前期工作,强化工程建设管理. 38

        6.5 严格依法治水,强化涉水事务管理. 39

        6.6 推进科技创新,注重水利人才培养. 39

        第七章 效益评估. 40

        7.1 投资估算. 40

        7.2 效益分析评估. 41

        第八章 2020年水利发展展望. 45

        8.1 水利发展展望综述. 45

        8.2 水清岸绿,人水和谐. 45

        8.3 农田水利,高效现代. 46

        8.4 水利科技,设备先进. 46